一、环创与目标一致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幼儿园的隐形课程。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时,应考虑到教育性,使环境创设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符。过去虽然一些幼儿园也注重环境的创设,但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为了装饰环境,或者只是一味地提供材料,很少考虑环境的教育。要关注环境,为教育目标服务,我们应该考虑两点:
1、环境的创造应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在儿童的身体、智力、道德和美的四大教育中强调这一点。如果教师只关注儿童的认知活动,设置阅读、写作、计算等领域,缺乏儿童健康、社会、美育等环境,在创设和发展儿童社会环境时,只提供儿童的社会认知环境,而忽视儿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发展的环境,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对环境设置进行系统规划。
2、在制定学期、月、周、日和各项活动计划时,在确定教育目标时,我们应该考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与他们合作?在现有的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用的,可以用于实现教育目标,哪些环境因素需要创造?儿童家庭和社区需要做什么?
二、适当性原则
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多种发展需求。幼儿园环境的营造应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例如,孩子们天生好奇,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应为儿童创设问题情境,使儿童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儿童缺乏知识和经验,需要学习感性知识。如果他们需要感受雨水,应该为孩子们准备雨伞、雨衣和靴子。下雨时,孩子们可以在雨中行走;如果需要感知春天,应该组织观察活动,让孩子们观察春天动物、植物、人们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当孩子们需要阅读时,应该提供各种各样的书籍来开阔他们的视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上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是同龄儿童,在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儿童的身心特征和发展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因此,环境的创建不能一次完成。这是一个螺旋式的设计发展过程→ 实施→ 校正→ 重新实施→ 重新修正。
三、儿童参与的原则
环境创造的过程是儿童参与和与教师合作的过程。教育者应具有让儿童参与环境创造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教育不仅包含在环境中,而且也包含在环境创造的过程中。过去,幼儿园环境的营造往往是由教师安排的。即使儿童参与,他们也仅限于使用儿童作品作为环境的点缀;在学期开始的时候,老师们经常加班来安排环创。一旦环创安排好了,他们就认为已经完成了,而且很少每学期改变一次。因此,环境对幼儿没有持久的吸引力。教师应将儿童参与环境创设纳入课程,以便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四、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既要考虑幼儿园环境因素,又要注意幼儿园外的因素。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协调的方式对儿童施加影响,利用开放的教育环境教育儿童是教育者应该树立的伟大教育理念。由于科技发展带来的信息量可以说是对儿童的全面刺激,儿童的成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幼儿园不能闭门教育,幼儿园闭门教育效果有限。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影响,幼儿园应采取积极态度,积极融入外部世界,让家庭和社区成员更好地了解儿童和幼儿园,让幼儿园教育得到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与合作,教育有针对性的儿童。同时,家长和社区成员还可以向教师学习教育知识和技能,改善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的一般做法是:一方面,选择和利用外部环境中有价值的因素对儿童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控制和弱化消极因素对儿童的影响。当然,每一所幼儿园和每一位教师也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但将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活动纳入幼儿园教育过程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探索一系列的策略和实践,以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关系。
五、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考虑幼儿园本身的经济条件,勤俭经营,因地制宜,中国经济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由于人口多、基础薄弱、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幼儿园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办学。并根据物质条件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和经济实用性,为儿童提供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