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时期是每个孩子最重要的启蒙阶段,如何教好孩子也是每个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最担心的问题。幼儿教育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质量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幼儿教育方法非常重要。幼儿教学方法有哪些呢?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学习过程的普遍合理规律,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孩子积极快乐的参与活动。注重调动孩子的心理活动,为孩子提供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达的机会,注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合作、促进。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造一个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并通过适当的方式使幼儿充分融入这种情境,让幼儿在特定情境的持续激励下有效学习。
在使用情境教学法时注意以下问题:幼儿应该沉浸在情境中,观察、感知、操作和体验,并产生喜悦或痛苦、爱或恨等情绪,特定情境感染下的喜悦或愤怒,所创造的模拟情境应具有新颖的形式。新颖的刺激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内容要实用,创设的情境要有效的达到目的而不摆架子。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需要进行启发、解释和总结,帮助孩子总结和提炼感性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给幼儿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
活动操作法
       活动操作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供教材,引导孩子在操作教材的活动中充分运用手、脑、口,从而获得经验的方法。
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和心理治疗学的相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熟练运用无意识心理活动,通过暗示的综合运用,激发个人心理潜能,联想与想象、智力活动、体育活动、练习、音乐等方法,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在使用暗示教学法时我们应该注意:暗示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暗示方式,营造良好的暗示环境,使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无意识的活动,不必强迫记忆,暗示内容必须具体,使幼儿的无意识心理活动能够产生教师的预期效果,抓住暗示的机会,让幼儿的无意识心理活动逐渐向有意识心理活动转化,关注教师行为、观念、行为的微妙暗示效应,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发挥其积极影响,消除其不利影响。
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概念和原则时,只给学生一些事实和问题,使幼儿能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独立思考的一种方法,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则和结论,幼儿园应用发现法的一般步骤和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角度分为不同的方法。
       根据学习活动中主要感官的使用情况,可分为观察学习、操作学习和听力学习;实施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孩子们善于观察事物的变化,幼儿通过感官接触直接学习。实施学习在获取知识、了解世界、发展智力和良好心理素质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学习内容可分为二维学习和三维学习;二维学习是指对符号或图片的学习。例如,孩子们专心读书或画画;三维学习是指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材料,形成或改变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状态的学习。例如,幼儿的建筑活动。
       按学习空间分为室内学习和室外学习;户外学习包括锻炼活动、繁殖、种植活动、散步活动等。根据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材料的使用和安排,可分为:同步学习和持续学习;同时,学习是在操作材料的同时获取和使用材料。后续学习是准备材料。孩子们用这些准备好的材料做东西。
       根据学习过程,幼儿与他人的关系可分为:交际学习、模仿学习、合作学习、冲突学习和同伴游戏学习。
       合作学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玩同一个游戏并分工。冲突学习是孩子们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这会导致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伴随着愤怒和宽容等情绪。当专业教师发现幼儿冲突时,他们应该思考冲突中的幼儿是什么原因,我能做些什么来支持幼儿,以及这件事对其他幼儿有什么教育意义等。